0596-2929290

0596-2929295

学校新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国旗下的讲话——语文组陈媚老师
已浏览:2138来源:本站发布日期:2022-10-23 11:21:45

微信图片_20221023112703.jpg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俞伯牙,一个山野樵夫——钟子期,原本没有交集,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白居易,一个文人骚客,与一个天涯歌女,素昧平生,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今天,我们大家,来自八闽甚至省外各地本来素不相识的学子,也是音乐——龙人古琴,让我们有缘相识于龙人艺文。

是的,龙——人——艺——文,一个很特殊的校名,我想,每一位同学初次听到这个校名的时候,应该都跟我一样,不自觉地会去琢磨,“龙人艺文”这四个字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来到学校后,大家应该很快知道了“龙人”二字的出处——龙人古琴,即我们学校的主要举办者。所谓“龙人”,就是寓意“龙的传人”。之于古琴,一千人的眼中有着一千种想象。龙人古琴的公众号上介绍说,“但到最后,总是落成这样的图景:旷野疏石,绿水青山,茅亭一翼,人一,琴一。这应是深植于我们心中的文化情结吧。我们尝试着对这种情结的表达,以古琴作舟,连结每个人心中的文化河流。”

这一段介绍文字很美,有文化,有情怀。那么,这是否就是我们校名中“艺文”两个字的含义呢?“艺”对应“古琴”,“文”代表“文化”?或者代表“文学”?“文艺”? 《论语》中记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文’的这个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所谓“敏而好学”,就是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孔文子就是这样的人,我相信我们龙人艺文也会有越来越多既优秀又努力的学子。

对于我们的校名,就这样理解,我觉得挺好。但是,当我们走进校园,同学们一定看到了科技楼上方的那八个鎏金大字——礼乐双修,乐学笃行;当我们坐在教室,每个班级黑板上方国旗两边也有八个红色大字——礼乐双修,乐学笃行。我想,这八个字,让我们的校名有了更深远的解读角度。

礼乐双修,乐学笃行。现在一提到礼,不少人脑子里的反应就是磕头作揖、握手拥抱之类。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左传》里说,“是仪也,非礼也”,磕头作揖、握手拥抱都只是些肤浅的外在礼节。中国人讲的礼,和道德理性的“理”同义,符合道德理性要求的规范、规章都可以叫礼。道德理性无处不在,礼也无处不在。“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清华彭林教授认为,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虽然身体结构已极大地优于原始人而能被称作“人”,但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很多人还是处于“半人”的状态。人是社会的主体,学会用道德理性去战胜残留在我们心灵或者精神家园里面的动物的野性,才能建造和谐社会。而道德是个抽象概念,古人将它分为孝、仁等不同的德目,通过长期践行具体的礼仪规范,使之内化为个体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加以雕琢,懂得“礼”,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我们都知道,要改变一个人,包括两个方面:身和心。外在的言谈举止能合于规范,这不难做到,难的是他的这颗心。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去改变?正所谓,“凡学者,求其心为难。”可是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发现,人听到音乐,心情马上跟着变化。故,中华文化讲“礼”,通常包含礼和乐两个部分。礼在于自身修养,规范外在,以外在的行为规范影响人的内在行为,由外而内;而乐则是陶冶我们内在的心性,和谐我们内在的心灵,创造愉悦的心境,从而获得人生的力量,进而影响我们的外在行为,由内而外。《礼记》中说“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能够得到社会与人生真谛的人,就是有德之人,亦即得道之人。以礼修身,以乐养心,礼乐双修,内外共同作用,对于个人,即可成就君子风范;对于国家社会,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这就是“德”,这就是礼乐双修的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每一个清晨,我们穿上绣有“龙人艺文”四个字及学校标识的服装;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我们激情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龙人艺文学子”;每一个午后上课之前我们全班激情合唱……我们就是在不断暗示、不断认同、不断激励自己——懂礼知乐,乐学笃行!礼乐双修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尊,一定会在我们每一个龙人艺文学子的心里生根,贯穿我们每一个龙人艺文学子的整个人生。


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21023112815.jpg

Copyright © 2023 漳州市龙人艺文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96-292929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乌石路189号

备案号:闽ICP备2022009517号 闽公网安备35060202000585